欢迎光临千百叶网
详情描述
古代文人如何描绘桂花,这些作品中能看出怎样的时代审美与情怀

一、 古代文人描绘桂花的常见角度与手法

突出其“香”的特质:

  • 浓烈馥郁: 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”(宋之问《灵隐寺》)—— 将桂花香誉为“天香”,超凡脱俗。
  • 清远幽雅: “暗淡轻黄体性柔,情疏迹远只香留。何须浅碧深红色,自是花中第一流。”(李清照《鹧鸪天·桂花》)—— 赞美其不以色取胜,唯以香留名,品格高洁。
  • 弥漫持久: “不是人间种,移从月中来。广寒香一点,吹得满山开。”(杨万里《咏桂》)—— 想象其香源自月宫,能弥漫整个山野。
  • 清冷脱俗: “一枝淡贮书窗下,人与花心各自香。”(朱淑真《木犀》)—— 人与花在静谧中共享清香,意境清幽。

描绘其“色”与“形”:

  • 金黄璀璨: “揉破黄金万点轻,剪成碧玉叶层层。”(李清照《摊破浣溪沙》)—— 以黄金喻其色,碧玉喻其叶,突出其华美珍贵。
  • 淡雅素净: “暗淡轻黄体性柔”(李清照)—— 强调其不张扬的淡黄色。
  • 细密繁盛: “叶密千层绿,花开万点黄。”(朱熹《咏岩桂》)—— 写其枝叶繁茂,花朵细小密集。
  • 月中仙姿: 常与月宫、嫦娥、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相联系,赋予其仙气与神秘感。如“斫却月中桂,清光应更多。”(杜甫《一百五日夜对月》)

赋予其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:

  • 高洁脱俗的品格: 因其常生于幽谷、山寺,香气清雅不俗,被比作隐士、君子。如“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欣欣此生意,自尔为佳节。谁知林栖者,闻风坐相悦。草木有本心,何求美人折!”(张九龄《感遇·其一》)—— 以兰桂自喻,表达不慕荣利、洁身自好的情操。
  • 科举功名的象征(“折桂”): 源于晋代郤诜以“桂林之一枝”自喻科举及第。后世广泛用“折桂”、“蟾宫折桂”比喻金榜题名、高中状元。如“年年为尔,若九秋之与三春。折来不是贵人多,应是月中仙种。”(辛弃疾《声声慢·嘲红木犀》)“人间无此香。问君何处得,奇绝分如许。应是月中仙,解佩江皋浦。”(范成大《次韵马少伊木犀》)
  • 秋日的使者与美好: 桂花是秋季最具代表性的花木之一,其盛开象征着秋高气爽、丰收喜悦。如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”(王维《鸟鸣涧》 - 虽写春景,但“桂花落”常被联系秋意)“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”(王建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)
  • 富贵吉祥的寓意: 因其名“桂”谐音“贵”,金黄之色象征财富,常被寄予富贵荣华、家族兴旺的愿望。这在民间装饰、绘画中更为常见。
  • 隐逸与闲适: 在庭院、书斋旁种植桂花,成为文人享受闲适生活、追求精神寄托的象征。如“亭亭岩下桂,岁晚独芬芳。叶密千层绿,花开万点黄。”(朱熹《咏岩桂》)

二、 从作品中看时代审美与情怀

唐宋:崇尚自然与高洁品格,仙气与功名交织

  • 唐: 盛唐气象下,对桂花的描绘常带有宏大、高远、充满想象力的色彩(如“天香云外飘”、“月中落”),体现开放包容、追求精神超越的时代气质。中晚唐则更注重其清冷幽寂之美(如王建),反映时代变迁下的内敛与沉思。张九龄、王维等借桂花寄托高洁人格,是士大夫精神追求的体现。
  • 宋: 理学兴起,对“格物致知”的追求使宋人观察更细腻(如李清照对色、形、香的精准刻画)。审美趋向内敛、含蓄、理性化,更强调内在品格(李清照“自是花中第一流”)。同时,科举制度完善,“折桂”意象被广泛运用(辛弃疾、范成大),反映了士人阶层对功名的普遍追求与时代烙印。市民文化兴起,对桂花实用价值(制茶、酿酒、香氛)的欣赏也增多,审美更趋生活化。

明清:世俗化与多元化,个人情怀与吉祥寓意凸显

  • 审美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。桂花在园林、庭院中广泛种植,成为日常生活审美的一部分。描绘更注重其带来的感官愉悦和生活情趣。
  • “折桂”象征功名依然重要,但随着科举制度的僵化,有时也带有讽刺或无奈(如《儒林外史》等小说中的相关描写)。
  • 富贵吉祥的寓意被大大强化和普及,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喜爱的文化符号,反映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普遍向往。
  • 文人作品中,对桂花的描绘更趋个人化、情感化。袁枚、纳兰性德等人常借桂花抒发个人独特的情思、乡愁、人生感悟,审美更趋细腻、感伤或闲适。如袁枚:“金粟如来是后身,偶拈花笑现前因。一枝淡贮书窗下,人与花心各自新。”(《咏桂》)

总结:

古代文人对桂花的描绘,经历了从神化仙化(月中桂)到人格化(君子品格),再到世俗化(功名象征、富贵吉祥) 的演变。其核心审美特质始终围绕着:

  • 清雅馥郁的香气: 代表超凡脱俗、品格高洁。
  • 金黄璀璨的色泽与细密繁盛的形态: 象征美好、珍贵、生命力。
  • 秋日绽放的时令: 引发对时光、收获、清冷的感悟。

从中折射出的时代审美与情怀:

  • 追求精神超越与高洁人格: 贯穿始终,尤其在唐宋士大夫作品中。
  • 科举制度下的功名渴望: “折桂”意象是宋明清时期非常突出的时代情怀。
  • 对自然美的细腻体悟与生活情趣: 宋以后日益显著,审美更趋日常化、精致化。
  • 世俗化的吉祥愿望: 明清时期,富贵、吉祥、家族兴旺的寓意成为大众审美的重要部分。
  • 个人情感的寄托与表达: 随着时代发展,文人借桂花抒发的情感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。

桂花,这朵小小的秋日之花,承载了古代文人丰富的想象、深邃的情感和时代的印记。它不仅是自然界的馈赠,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个意蕴悠长的审美符号和精神载体。从月宫仙葩到人间富贵花,从君子之德到折桂之梦,它的每一次绽放,都在文人的笔下,凝结成跨越时空的诗意与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