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千百叶网
详情描述
走滑型地震的运动特征:解读地壳水平滑动引发的地震现象

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走滑型地震的运动特征。这种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强大水平剪切应力作用下,沿着一个近乎垂直(或高角度)的断层平面发生水平方向为主的突然错动所引发的地震现象。

以下是其核心运动特征:

主导运动方向:水平滑动

  • 这是最核心的特征。断层的两盘(上盘和下盘)主要沿着断层面的走向(平行于地球表面)发生相对滑动。
  • 垂直方向(垂直于地球表面)的位移分量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这与正断层(拉张,垂直位移为主)和逆断层/冲断层(挤压,垂直位移为主)形成鲜明对比。

断层面:陡峭或高角度

  • 走滑断层通常具有非常陡峭的断层面,倾角(断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)接近90度(通常在70-90度之间)。这使得滑动方向更容易集中在水平面上。

应力类型:剪切应力

  • 走滑型地震是由剪切应力主导的。地壳块体受到水平方向上相反方向的强大侧向“推动”或“拉扯”,导致岩石无法承受而发生脆性破裂和滑动。
  • 这种应力状态通常发生在板块的转换边界(如圣安德烈亚斯断层),或者大型板块内部剪切带(如阿尔金断层、安纳托利亚断层),也可能发生在其他构造环境中应力状态以剪切为主的地方。

滑动方向:左旋 vs 右旋

  • 根据观察者站在断层一侧,看到另一侧地块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定义:
    • 左旋走滑: 当你站在断层的一侧,看到断层另一侧的地块相对于你向左(逆时针)移动。
    • 右旋走滑: 当你站在断层的一侧,看到断层另一侧的地块相对于你向右(顺时针)移动。
  • 圣安德烈亚斯断层主要是右旋走滑断层。

地表变形特征:

  • 线性断层迹线: 在地表形成清晰、相对平直的线性断裂带(如河流、山脊、道路、栅栏被错断)。
  • 水平位移证据: 地表标志物(道路、河流、围墙、田埂、山脊线等)被水平错开,形成明显的“偏移”现象。这是识别走滑断层最直观的地表证据。
  • 拉分盆地与挤压隆起: 在断层走向发生弯曲或阶步(Stepover)的地方:
    • 拉分盆地:释放阶步区域(断层走向发生伸展弯曲),会形成局部拉张环境,导致地表下沉,可能积水成湖(如死海)。
    • 挤压隆起:约束阶步区域(断层走向发生挤压弯曲),会形成局部挤压环境,导致地表抬升形成山丘或脊梁。
  • 地震断层陡坎: 虽然垂直位移很小,但有时也会形成低矮的、与断层走向一致的陡坎,但这不是主要特征。

地震波辐射:

  • 由于是水平剪切错动,走滑型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辐射图案具有特定的四象限分布(双力偶源模型),在断层面两侧45度方向产生最强的剪切波(S波)能量辐射。
  • 这种辐射模式导致地表震动(尤其是水平晃动)在特定方向上特别强烈。

典型发生环境:

  • 板块转换边界: 这是走滑型地震最经典、最频繁发生的环境。两个板块沿着边界水平相互滑过(如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在圣安德烈亚斯断层,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在直布罗陀以东海域)。
  • 板块内部大型剪切带: 大型陆块内部调整应力或传递应力的重要断裂带(如中国西部的阿尔金断层、土耳其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)。
  • 其他构造环境的局部剪切带: 在挤压或拉张区域,也可能存在局部的走滑分量或纯走滑断层段。

破坏特点:

  • 强烈的水平晃动: 由于释放的主要是剪切能量,产生强烈的水平方向地面运动,对建筑物(尤其是未进行抗震设计或设计不当的)破坏极大。
  • 沿断层迹线的直接错断: 跨越断层线的建筑物、道路、管道等会直接被水平撕裂或错开。
  • 地表破裂带长: 大型走滑地震(如7级以上)通常能产生长达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地表破裂带(如1999年土耳其Izmit地震破裂带长达150公里以上,2010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序列中的Greendale断层破裂)。

总结关键点:

  • 运动本质: 地壳块体沿陡峭断层面水平相对滑动(左旋或右旋)。
  • 驱动力: 剪切应力(水平挤压或拉张的侧向效应)。
  • 位移特征: 地表标志物被水平错开,垂直位移极小。
  • 典型环境: 板块转换边界,大型板块内部剪切带
  • 破坏力: 产生强烈的水平地面运动,直接撕裂跨越断层的结构,可能形成长距离地表破裂带。

著名的走滑型地震实例:

  •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(圣安德烈亚斯断层)
  • 1992年美国加州兰德斯地震
  • 1994年美国加州北岭地震(有逆冲分量,但走滑分量显著)
  •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(野岛断层)
  • 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(北安纳托利亚断层)
  • 2010年海地太子港地震(恩里基约-芭蕉园断层)
  • 2010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(Greendale断层)
  • 2016年新西兰凯库拉地震(多条断层,包括走滑断层)

理解走滑型地震的运动特征对于认识板块构造、评估地震灾害风险、进行工程抗震设计以及解释地表地质现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