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度和成分。我们可以将其拆解为两个核心机制:
1. 温度 - 黑体辐射 (主导基础色调)
- 核心原理: 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发出电磁辐射,其波长分布(颜色)取决于物体的温度。这就是黑体辐射定律。
- 温度与颜色的关系:
- 低温 (约 600°C - 1000°C): 主要发出不可见的红外线和暗红色的光。这是你看到的篝火余烬或炉灶上小火苗边缘的颜色。
- 中温 (约 1000°C - 1200°C): 发出明亮的橙色到黄色光。蜡烛火焰的外焰、木材燃烧的火焰主体通常是这个颜色范围。
- 高温 (约 1200°C - 1400°C 或更高): 发出明亮的黄色到白色光,甚至开始出现蓝色。喷灯、焊接火焰、非常旺盛的篝火中心可以达到这个温度。温度极高时(如恒星表面),峰值辐射会进入蓝光甚至紫外区域。
- 在火焰中的应用: 火焰中灼热的微小碳颗粒(烟灰)和不完全燃烧的固体颗粒,其温度决定了它们发出的光的主要色调。温度越高,发出的光波长越短(能量越高),颜色从红->橙->黄->白->蓝变化。这是蜡烛火焰、篝火火焰主体颜色(红、橙、黄)的主要来源。
2. 成分 - 原子/分子发射光谱 (添加特定色彩)
- 核心原理: 当燃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在火焰的高温中被激发(获得能量),其外层电子会跃迁到更高的能级。当这些电子回落到较低能级时,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特定的能量。不同元素或分子具有独特的能级结构,因此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,形成特征发射光谱。这就是焰色反应的原理。
- 关键元素及其颜色:
- 钠 (Na): 强烈的黄色 (约 589 nm)。这是最常见的火焰颜色“污染源”。微量的钠盐(如食盐 NaCl)就足以让火焰呈现明显的黄色。蜡烛火焰的黄色主要就来自钠元素(来自灯芯或空气中的盐分)。
- 钾 (K): 淡紫色/淡紫色 (约 404 nm, 766 nm)。容易被钠的黄色掩盖,观察时常用钴蓝玻璃滤掉黄光。
- 钙 (Ca): 砖红色/橙红色 (约 622 nm)。
- 锶 (Sr): 猩红色 (约 661 nm)。常用于红色烟花。
- 钡 (Ba): 黄绿色/苹果绿 (约 524 nm, 554 nm)。常用于绿色烟花。
- 铜 (Cu): 蓝绿色/翠绿色 (约 510 nm)。在富氧火焰中更明显,常用于蓝色/绿色烟花。注意: 家用燃气灶的蓝色火焰主要来自高温黑体辐射和化学发光,铜元素不是主要原因。
- 锂 (Li): 深红色/洋红色 (约 671 nm)。
- 硼 (B): 鲜艳的绿色。
- 在火焰中的应用:
- 纯净的碳氢化合物燃料(如天然气、丙烷、酒精)在氧气充足、完全燃烧时,主要产生高温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,其火焰呈现蓝色。这种蓝色主要来自两个过程:
- 化学发光: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激发态中间体分子(如 C₂, CH)在回到基态时发出特定波长的光(CH* 发蓝光约 431 nm)。
- 高温黑体辐射: 火焰本身温度很高(通常超过 1400°C),其黑体辐射的峰值已进入可见光蓝光区域。
- 当燃料不完全燃烧时,会产生大量高温的碳颗粒(烟灰),这些颗粒发出强烈的黄光(黑体辐射)。
- 燃料或杂质中含有上述金属元素时,会为火焰添加其特有的颜色(焰色反应)。烟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。
火焰颜色密码的解读:实例分析
蜡烛火焰:
- 底部 (靠近灯芯): 温度相对较低,氧气充足,燃料蒸气进行较完全的燃烧,主要呈现蓝色(化学发光+高温辐射)。
- 中部 (最亮部分): 温度高,但氧气供应相对不足,产生大量高温的微小碳颗粒。这些碳粒发出明亮的黄色光(黑体辐射)。同时,灯芯中的钠盐也贡献了黄色。
- 顶部/外部: 温度开始下降,碳粒温度降低,发出橙色到红色的光(黑体辐射)。不完全燃烧的碳粒也可能凝结成烟灰(黑烟)上升。
燃气灶火焰 (正常状态):
- 理想状态: 天然气/液化气与空气混合良好,燃烧充分。火焰呈现均匀的蓝色(主要来自高温黑体辐射和 CH/C₂ 等激发态分子的化学发光)。
- 异常状态 (黄焰): 如果空气(氧气)供应不足,燃烧不完全,会产生高温碳粒,火焰尖端或整个火焰变黄色。这通常意味着需要调整风门或清理灶具。
酒精灯火焰:
- 内焰: 燃烧不充分,温度较低,颜色较暗(淡蓝色或几乎无色)。
- 外焰: 燃烧充分,温度最高,呈现明亮的蓝色(化学发光+高温辐射)。通常比蜡烛火焰蓝得多,因为酒精较纯净,产生的碳粒少。
篝火/木材火焰:
- 主要呈现黄色、橙色、红色。这是高温碳粒(来自木材不完全燃烧)的黑体辐射主导的颜色。木材成分复杂,其中含有的钠、钙等元素也贡献了黄色和红色调。火焰底部靠近空气入口处可能有些蓝色区域。
烟花:
- 完全利用特定金属盐的焰色反应来制造五彩缤纷的效果。例如,加入锶盐得红色,钡盐得绿色,铜盐得蓝色,钠盐得黄色,镁粉得耀眼白光(高温燃烧)。
总结:火焰颜色的密码
- 红色/橙色/黄色: 通常指示温度相对较低(但仍在高温范围) 和/或存在高温碳粒(不完全燃烧)。黄色也强烈指示钠元素的存在。
- 蓝色: 通常指示温度很高 和/或 燃烧非常充分(碳氢燃料),主要来自化学发光(CH, C₂)和高温黑体辐射。特定条件下(如含铜化合物)也能产生蓝绿色。
- 白色: 指示极高的温度,黑体辐射覆盖了很宽的可见光谱(红+绿+蓝=白)。常伴有大量明亮的黄色(钠)。
- 绿色、紫色、洋红色等: 几乎总是由特定的金属元素(钡、铜、钾、锂等)的焰色反应引起。
因此,观察火焰的颜色,就像解读一份燃烧报告,它直观地告诉你燃烧进行的温度高低、是否充分,甚至泄露了燃料或污染物中含有哪些特别的元素。